隨著經(jīng)濟社會的發(fā)展,大學生的職業(yè)觀發(fā)生明顯的變化,“不想長大”成為一些年輕人的真實心態(tài),“不愿工作”“打扮裝嫩”“不愿結(jié)婚”“不愿生子”被認為是不想長大的四大表現(xiàn),這不禁引人深思,成長到底意味著什么,“經(jīng)濟上獨立,自己做決定,對行為負責”才是成長的標志。所以年輕人在新興職業(yè)不斷涌現(xiàn)的今天,要能夠抓住機遇迎接挑戰(zhàn),需要克服精神的惰性,參與更大的競爭承擔更多的責任,實現(xiàn)真正的成長。
克服精神惰性,邁出成長第一步。年輕的時候不想長大是因為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自己,找不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感情,而且年輕人常常會有不想干,不愛干的想法,90后的年輕人稱自己為佛系青年,意味著不爭、不搶看似是一種無欲無求的高尚境界。其實則反應出了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消極怠世的懶惰,這種消極的心態(tài)使得很多人錯失良機,不利于年輕人的成長成才。由此,青年人唯有克服精神懶惰才能真正的實現(xiàn)成長成才。
直面社會競爭,邁出成長第二步。社會的發(fā)展速度越來越快,機會越來越多。隨之迎來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。就公考而言,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。但往往同一崗位會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來共同參與這種競爭,壓力不可謂不大。但能夠參與其中是每一個人的榮幸,因為這不僅是一場考試,這不僅是一次工作機會,更能夠在這一次歷練中突破自我,認清自我,準確定位,實現(xiàn)最終的成長。
承擔更多責任,邁出成長第三步。成長是譚嗣同的“自我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”,成長是周恩來的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”,成長是霍去病的“匈奴未滅何以為家”。成長意味著更多的責任的承擔,對自己負責,對家人負責,對社會負責,對國家負責。毛澤東17歲離家時曾寫出一首詩“孩兒立志出鄉(xiāng)關,學不成名誓不還”,最終成就了一代偉人,挽救中國百姓于水火之中,唯有這份舍小我而取大我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,才是真正的成長。
積極迎接成長的路,才能豐富心靈成熟心智,害怕突破不敢越雷池一步,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,停滯不前,青年人要有魄力,有決心才能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成長,才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,最終實現(xiàn)直掛云帆濟滄海。
小編推薦>>>
2025國考挑戰(zhàn)150分-學至考前訓練營|2025國家公務員近10年歷年試題合集
2025公務員考試-公考常識必背3000題|500篇申論典藏范文『北京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