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媛媽育兒日記原創(chuàng),歡迎個人轉發(fā)和分享
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?
我在天上挑媽媽,看見你了,覺得你特別好,想做你的孩子,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。沒想到,第二天一早,我已經(jīng)在你肚子里。
當初有多少人被這段話感動,原來媽媽和孩子是雙向奔赴。雖然“挑媽媽”是不存在的,但父母們有沒有想過,可能在出生以前,寶寶就已經(jīng)開始了解和參與你們的生活了。
新生兒哭個不停,聽到爸爸聲音瞬間安靜在長春一醫(yī)院的產(chǎn)房內,一位產(chǎn)婦順利生下一名嬰兒,可能是突然離開媽媽溫暖的肚子不適應,小家伙從出生到包好襁褓一直哭個不停,直到出了產(chǎn)房都沒有停止。
這讓在產(chǎn)房外守候的寶爸分外著急,接到寶寶后趕緊安慰寶寶,一連說了好幾個不哭。
誰知道聽到爸爸的聲音后,小家伙的哭聲不但漸漸收停了,還睜開眼睛認真看著爸爸,好像真的聽懂了爸爸說話一樣,讓在場的人都感到很神奇。
寶爸對此的解釋是,因為在妻子懷孕晚期的時候,自己就經(jīng)常跟肚子里的寶寶說話互動講故事。
因此,小家伙可能已經(jīng)知道這個聲音來自“爸爸”,在聽到熟悉的聲音后就會比較安心,所以才停止了哭聲。
難道真的有子宮記憶這回事嗎?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疑問,寶寶出生前究竟有沒有記憶?為什么有的孩子能說出未出生時發(fā)生的事,是巧合還是胎兒也有記憶呢?
鋼琴家魯賓斯緹、小提琴家美紐因和樂團指揮羅特等人,都曾對一些并未接觸過的曲子感到十分熟悉,在不看樂譜的情況下,腦海中仍有幾段樂曲的旋律在環(huán)繞。
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這幾位音樂天才并沒有直接接觸過這些曲子,但是他們的媽媽在孕期曾反復彈奏過。
有人也曾做過一項實驗,將母親子宮血流以及她們心臟跳動的聲音錄下來,在嬰兒室內循環(huán)播放。
那些原本哭鬧不停的新生兒在聽到母親心臟跳動的聲音后,很快就安靜下來,而且飲食和睡眠的情況也更好了。
因為來自母親的聲音對他們來說很熟悉,再次聽到時仍然會感到親切溫暖。種種例子似乎都可以說明,胎兒在子宮內是有記憶的。
事實上,在科學界也早已認定胎兒具備一定的記憶能力,在8個月以前,甚至妊娠第4個月就有了,而且這種記憶能力還會隨著胎兒月齡的增長變得更深刻。
國外的一項研究認為,胎兒對外界刺激行為產(chǎn)生的感知體驗,會長期在記憶中保存,并可能對未來的智力發(fā)育和個性成長產(chǎn)生一定的影響,這是胎教的依據(jù),也是進行胎教的意義。
胎兒既然有一定的記憶能力,胎教就變得格外重要,孕媽完全有能力在孕期向胎兒傳遞美好的、真實的信息,讓寶寶對此形成深刻的記憶。
那是不是從懷孕開始孕媽就堅持學習寶寶就能成為學霸了呢?當然也不是。
這里需要明確胎教的含義,胎教并非是直接作用于胎兒的,而是通過讓孕媽達到最佳的狀態(tài),從而分泌激素和神經(jīng)介質,間接影響胎兒。
因此,可以說胎教更重要的是孕婦本身,她們保持心情愉悅和情緒穩(wěn)定,就已經(jīng)給胎兒傳遞了正向的信號了。
至于聽音樂、讀故事這些五花八門的胎教形式倒也可以省略,把握不好尺度反而會造成胎兒不適。不如多跟寶寶說說話,讓他提前熟悉來自爸爸媽媽的聲音,為出生后增進感情邁出一小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