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不知愁滋味...為賦新詞強說愁。的意思是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,喜歡登高遠望,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。出自古詩《丑奴兒?書博山道中壁》
丑奴兒?書博山道中壁
宋 ? 辛棄疾
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
而今識盡愁滋味,欲說還休。欲說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。
【詞句注釋】
1.博山:山名,在江西上饒市東,廣豐縣西南。古名通元峰,因形似廬山香爐峰,故改名為博山(博山為香爐名)。有博士寺,雨巖等名勝。辛棄疾詞中有關博山的作品很多。
2.少年:指年輕的時候。
3.不識愁滋味:不識:不懂,不知道什么是。參見北宋陳慥《無愁可解》詞:“光景百年,看便一世。生來不識愁味?!碧K軾《小兒》詩:“小兒不識愁,起坐牽我衣?!?
4.層樓:高樓。唐代李德?!侗P陀嶺驛樓》詩:“明朝便是南荒路,更上層樓王故關?!?
5.“為賦”句:為了寫出新詞,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。強(qiǎng):勉強地,硬要。
6.識盡:嘗夠,深深懂得。
7.欲說還休:想說(愁)而終于沒有說。參見李清照《鳳凰臺上憶吹簫》:“生怕閑愁暗恨,多少事欲說還休?!?
8.“卻道”句: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。意謂言不由衷地顧左右而言他。
【白話譯文】
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,喜歡登高遠望,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。
如今嘗盡了憂愁的滋味,想說卻說不出。想說卻說不出,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??!
【創(chuàng)作背景】
此詞創(chuàng)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,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、閑居帶湖時所作。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,他無心賞玩。眼看國是日非,自己無能為力,一腔愁緒無法排遣,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。